![]() |
貨號 | 100升塑料桶 |
是否現貨 | 是 |
可否印LOG | 可以 |
規格 | 470*750 |
耐熱耐腐蝕性 | 強 |
包裝型式 | 塑料袋 |
是否進口 | 否 |
盡管去年再生塑料行業遭遇政策突變,一時間進口貨源被拒之*,國內也頻繁經歷專項整頓活動,但很多企業表示去年做再生料還是賺錢的,而到了今年,生意是越來越難了。目前已經到了9月,進入行業的傳統旺季之后,再生料價格仍未像往年一般乘機上漲,企業盈利空間也未見拓寬。下文,金聯創就再生塑料為何表現出旺季不旺的行情,做出具體分析。
傳統旺季再生塑料走勢不及往年
如圖所示,今年再生塑料報盤持續處于高位震蕩中,即便在傳統旺季也能未像往年一般形成上漲行情。2017年9月份再生PP白透明一級顆粒中旬價格在500元/噸,漲幅高達7.14%。縱觀今年再生PP走勢,白透明一級顆粒無稅價格持續在7300-7900元/噸震蕩,進入金九銀十傳統旺季以來,再生PP白透明一級顆粒收于7900元/噸,較8月底僅上漲200元/噸,漲幅僅2.63%,今年上漲幅度明顯不及去年。
盡管今年9月份再生PP顆粒上漲200元/噸,但顆粒走勢與上游破碎料行情基本吻合。也就是說再生料出貨價上漲的同時,上游原材料采購價亦同步上漲,個別時間段還會出現毛料漲幅高于顆粒,因此企業即便在旺季,盈利空間也不及往年。
剛需不足成為制約行情的根本
今年需求不足是制約行情的根本所在。多數時間在問到供貨商行情如何時,基本會告知需求不好。*數據顯示,今年塑料制品產量也不及往年,尤其是在3月份之后制品供應量未見明顯增加。今年7月份塑料制品量總計538萬噸,較去年同期減少151萬噸,縮減幅度高達21.97%。石化庫存高于往年同期,也是對今年需求不足的有力說明。需求偏弱,直接影響到新料與再生料的出貨情況。
環保延續高壓態勢各環節供應短缺
自2011年國內部分市場開展環保督查活動以來,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督查力度一再加大,直到2017年各主流市場相繼或整頓或取締以來,國內環保高壓態勢已經成為常態化。如此一來,國內開工率長期進入低位時代,相應再生塑料顆粒供應緊張格局短期難以扭轉。
隨后禁止進口生活源類廢塑料,緊接著工業源類也將在今年年底成為歷史。在國內市場失去每年近800萬噸廢塑料的供應量之后,國內再生料的供應更是趨之若鶩。僧多肉少后,毛料、顆粒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行情。
另外,在倡導綠色生產的背景下,環評、廠房合法化、環保設備等難倒了大批量的中小型企業。另外,環保高壓態勢之下,全產業鏈供應量緊張格局難改,原材料采購價上漲,環保生產成本增加。無奈國內剛需弱勢難改,再生塑料行業便陷入長期僵持行情中。